编者按
自1988年建系以来,清华大学材料学院稳步发展,清华材料人砥砺奋进奉献始终。值此建党100周年和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即将到来之际,材料学院宣传中心、研究生团总支、研究生会等多个部门联合,紧密围绕「强国有材,校友榜样」主题,开设材料学院“校友专访”系列采访,通过采访材料学院杰出校友及老师,传递清华材料人的榜样力量,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材料人指路引航。
校友专访︱胡嘉冕
2008年于四川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
2013年于清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师从南策文院士;
此后于美国宾州州立大学陈龙庆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
2018年1月入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任教,为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
曾获第十七届清华大学研究生“学术新秀”称号,是首位获得美国材料研究学会“优秀研究生”金奖的中国在校生;
2012年10月在国际材料科学与技术大会上作邀请报告,并作为唯一一位来自亚洲高校的学生,获材料科学优秀研究生钻石奖。
2012年,获得清华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
求学之路,步步精进
胡嘉冕本科就读于四川大学材料物理专业。在本科学习中,他非常重视微积分、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固体物理、金属物理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于英语写作和口语学习也毫不放松。这些课程与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他现在进行材料物理相关的研究大有裨益。正是由于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与相关研究的扎实研究,胡嘉冕成功直博清华大学材料学院,跟随南策文院士继续深造。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之外,胡嘉冕认为,如何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更为重要,也更为长效。在进去清华大学继续深造之后,胡嘉冕也保持了这样一种学习方法,首先跟随导师前进,然后自己自主学习、独立前进,并最终“开拓支流”,扩展融合出新的方向。
回忆当年在清华学习的时光,胡嘉冕有太多的回忆与感慨。谈及博士期间的生活,胡嘉冕的喜悦溢于言表。清华实验室的良好氛围,班级同学的热情相处,食堂的丰富多样都让胡嘉冕难以忘却。在“无体育不清华”精神的号召下,胡嘉冕热衷于参加体育活动,同几位同学一起参加了4x100接力比赛并夺得了冠军,为材料系赢下了研究生运动会乙组冠军,至今想起仍然充满了骄傲。
在清华学习和宾州州立大学交换期间,有太多的难忘瞬间,导师则是其中最重要的指路人与伙伴。胡嘉冕十分感谢自己的导师:南策文老师和陈龙庆老师。谈到两位老师时,他满怀感恩,认为导师对他的指导令他终生受益,感激不尽。直到现在胡嘉冕都一直谨记着导师们对他的教诲,时刻鞭策自己。
留学深造,坚持科研
胡嘉冕在清华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远赴美国深研学术,跟随宾州州立大学陈龙庆老师进行博士后研究,并于2018年1月份入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继续自己的科研之路。在谈及当时决定在国外发展的选择与考虑时,胡嘉冕认为每个人做的选择都是基于他当时自身的主观认知水平和外部的客观环境。而一旦做出了选择,不管这个选择如何,都应该好好去做事情。
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后,胡嘉冕对中美两国的科研环境也慢慢有了自己的体会与思考。在他看来,中美两国在某些优秀的科学特色、特征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各自也都会有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而实验室课题组的氛围与工作模式则与课题组导师的个人风格息息相关。
同样,在美国多年来与其他学生的接触经历中,胡嘉冕也产生了很多的感触与思考。他认为留学生孤身在海外求学,压力普遍较大,尤其是最近两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在外求学的留学生更加,因此调整好心态非常重要。在胡嘉冕求学的过程中,他也难免遇到压力较大的事情。这时候,胡嘉冕的选择是通过跑步缓解自身的压力,他觉得规律地跑步对保持状态和情绪的稳定性非常有帮助。同时,胡嘉冕认为每个人疏解压力的方式都不一样,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最重要。科研与做事都是没有止境的,需要调整好心态,一步步坚持去做,注重过程,不求结果。
结合自身,指引前路
在采访中,胡嘉冕结合自身本科以来的学习工作经验,为本科生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科研给出了中肯的见解与建议。针对本科生期间的学习,胡嘉冕认为基础知识学习是根本。在这个基础之上,适量的科研经历同样重要。特别是对清华同学而言,可以尝试在二年级的时候进入实验室接触科研项目,并且尽可能尝试不同的科研项目,从而找到自身最感兴趣的方向与课题组。在此基础之上,沉下心来夯实科研技能,锻炼科研思维,争取尽早产出一些成果。
针对研究生期间的科研,胡嘉冕认为做科研发文章是一项水到渠成的事情,不能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重要的是能够产出一些代表作,做出一些真正有用的东西。胡嘉冕回忆自己在清华期间发了不少文章,但是从未刻意追求数量。目前他所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组成员较少,他们也从不追求文章数量,而是保证每一篇文章都能够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
访谈最后,胡嘉冕学长寄语同学:着眼未来,活在当下。着眼未来是说做事情一定要有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但与此同时,不要为了追逐还未到来的未来,就忘记当下的生活,甚至于过度焦虑,增加压力。尽量减少焦虑,享受我们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但是要有一个近期的和一个比较长远的规划。如此,我们的心态会比较轻松,工作效率也会更高。
欢迎各位校友与我们分享关于你的故事,交流经验,如有接受采访的意愿,欢迎随时联系我们。
联系人:宋老师
邮箱:songnn@mail.tsinghua.edu.cn
访谈嘉宾 | 胡嘉冕学长
访谈成员 | 韩浩杰
访谈记录 | 陈兴聪 柳晨凯 于涵
推送编辑 | 汪栩墨 江国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