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材料学院离退休党支部与2025级新生党支部(材博51党支部、材博52党支部、材硕5党支部)在逸夫技术科学楼A512开展联学共建活动,材料学院新型陶瓷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苗赫濯老师应邀作“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新型陶瓷的故事”专题报告。
苗老师从团队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服务国家需求的科研实践出发,串联起“照明—制造—冶金—国防”等关键场景中的新型陶瓷创新,讲述材料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历程。报告首先回望我国道路照明从高压汞灯、白炽灯向高效光源跨越的历史,介绍清华团队以透明氧化铝陶瓷电弧管为核心实现高压钠灯产业化,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复合稀土氧化物作为晶粒生长抑制剂、连续等静压成型与氢气连续烧结等关键装备与工艺的协同创新,推动产品性能与规模化生产双提升,点亮中国城市夜空,赢得“争气灯”的赞誉。面向先进制造,苗老师以“以车代磨”为切入,系统阐释Si3N4与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在淬硬钢、冷硬铸铁等难加工材料上的应用突破。通过“过渡金属相烧结”和“反应增硬”等路线,有效抑制粘着磨损,在淬硬钢轧辊、轴承与滚珠丝杆生产线实现以精车替代粗磨、干式高效切削,典型产线效率提升3—4倍并显著降低综合成本,改变了社会对“陶瓷一撞就碎”的刻板印象。在冶金与薄膜制造等工程一线,团队攻克复合BN陶瓷的设计与制备难题,研制出用于水平连铸的新型分离环与用于真空镀铝薄膜工艺的导电蒸发舟,并面向非晶合金薄带的喷嘴应用持续迭代材料与结构以兼顾不润湿、耐磨蚀、抗热冲击与易加工等多重指标,形成材料—工艺—装备—应用贯通的示范路径。围绕国家安全需求,苗老师介绍了团队在高性能、低成本防弹陶瓷上的系列成果,通过原晶粒度控制与组成优化实现95Al2O3防弹陶瓷工程化,相关产品经权威机构测试达到美国警方标准,并在国内外形成规模化应用,展现材料强国的“硬核底座”。
交流提问环节,同学们围绕透明陶瓷的晶界调控、白光钠灯与LED在全生命周期能耗与维护成本上的比较、陶瓷刀具在智能制造场景的适配性、防弹陶瓷在工程防护与特种装备中的拓展应用等问题积极发言。苗老师结合材料机理、工艺路线与产业化路径逐一解答,并勉励同学们以“能吃苦、肯钻研、敢攀登”的作风,在国家重大需求中锻造真本领、在工程一线中淬炼硬作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本次联学共建以老党员的奋斗故事启迪新生,以材料强国的生动案例厚植家国情怀,充分体现了学院“以学术涵养党性、以科研服务国家”的育人特色。与会同学表示,将把“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的精神内化为科研定力,在材料前沿方向上持续攻坚克难,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材料人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