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清华大学博士后求职经验分享沙龙(理工科专场)暨材料学院第六期“新材料国”学术沙龙在逸夫技术科学楼A205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期沙龙由清华大学博士后联谊会主办,材料学院博士后联谊会承办,材料学院在站博士后刘馨忆主持。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中央事业单位、知名企业等不同行业领域的6位博士后校友嘉宾进行了主题报告和经验分享。
清华大学助理教授卢志从博士阶段、博士后阶段科研思维的差异出发,分享了教职申请过程中的重点与技巧。他指出,求职是很现实的问题,想在科研中长期发展,不能丢掉理想主义,要坚持自己重要且独特的研究方向,建议博士后们坚持自己的学术理想,找到合适的求职方向。新凯来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丁健文结合自身企业工作经历,分享了求职过程中“需要什么?”“能做什么?”“如何实现?”等实际问题。其中,重点解析了核心定位策略、多维赛道评估矩阵、核心能力转化策略等方面的内容,并就工业需求精准匹配、政策红利敏感捕捉、简历优化、交际人脉破冰等要点做了经验分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健结合自身发展经历和丰富阅历,提出应重视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建议博士后在工作之余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提升社会实践能力。他指出,求职过程中除了明晰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方向,还要把自己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有经济头脑和法律意识,发展和保护自己。国务院国资委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碳资产管理中心负责人赵禹程结合自身求职经历分享了系统性的求职方法,建议博士后在站期间积极发表高水平论文、参与课题组项目以积累实践经验,通过申报“水木学者”、“博新计划”等项目提升学术竞争力。他提到,如果计划进入国央企工作,应多关注高端制造、科技转化、技术管理相等关内容。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在站博士后周宁结合自身经历,阐述了在校期间的研究内容与高校求职之间的紧密关联,围绕前期准备、个人简历制作、面试、试讲等环节进行了分享。他强调,求职需充分考量自身专业在不同高校理工科领域的重要性,树立客观的择业观念,尽早启动职业规划,在求职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扬长避短。帝国理工学院研究员、南洋理工大学客座研究员王洲在线介绍了海外求职与发展的优势与路径,他结合自身申请经历,分享了国际声誉提升、学术深造、人际网络拓展等方面的特点,并提供了海外求职所需基本材料的准备清单。同时,他还分享了国家延揽海外人才的各类项目,海外求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解决方案等。
清华大学博士后联谊会理事长王洪飞为六位校友嘉宾颁发聘书。
活动吸引了来自多个理工科领域的清华大学60余位在站博士后踊跃参与,他们就学术职业规划、产业界转型机遇与挑战等热点话题与嘉宾展开深度对话与交流,并围绕求职准备、面试技巧、岗位选择以及长期发展规划等问题积极提问,嘉宾们结合自身经验给予细致解答和务实建议,现场思维碰撞不断,火花四射。活动不仅拓宽了博士后群体的职业视野,也增强了跨领域合作与资源共享的可能性。
至此,清华大学博士后求职经验分享沙龙(理工科专场)暨材料学院第六期“新材料国”学术沙龙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