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材料学院多名优秀学生荣获清华大学校级荣誉,充分展现了昂扬向上的清华风貌和刚毅坚卓的材料精神。为了更好的发挥朋辈激励作用,增强奖励育人实效,材料学院推出系列专访,展现获奖同学风采。希望同学们向优秀典范学习,秉持“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清华精神,砥砺前行,成就属于自己的辉煌!
蒋南翔辅导员奖:郑沐云
林枫辅导员奖:江国琛
“一二·九”辅导员奖:程泽堃、经求是、李子威
“一二·九”辅导员郭明秋奖:刘胜楠、宋晨曦
程泽堃,男,汉族,中共党员,1999年5月生。2021年免试推荐进入清华大学材料学院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研究生团委副书记,曾任清华大学研究生会副主席、探臻科技评论社社长、《探臻科技评论》总编辑、学生创业协会副主席、材博212班班长等职。曾获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本科生)、清华大学综合优秀奖学金、社会实践优秀奖学金、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奖学金、西工大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等奖励,曾获清华大学“一二·九”辅导员奖、优秀学生干部标兵、优秀学生干部、陕西省优秀共青团员、“中国梦,青年志”陕西好青年、陕西省优秀毕业生、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勤学上进类提名奖等荣誉。
脚踏实地,恒勤自研以求精进;仰望星空,携手共进服务同行
选择做辅导员,尤其是“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对于自己究竟具有怎样的人生意义?在“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建立70周年纪念大会上,程泽堃听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罗毅老师对这一问题的精当解答:“‘双肩挑’辅导员在做好学生工作,培养锻炼自身与人沟通的组织协调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成为专业人才。”
选择做“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就是在默默坚守专业“大地”的同时,还要与自己一同工作的同学一同仰望社工“星空”。一方面“必须成为专业人才”,一方面又需要具备精神感召力与影响力,能够同时在两个方面踔厉奋发,显示身手,程泽堃渴望这样一种充满挑战、激发斗志的丰富人生。
趁着自己年轻,不让年华付水流,全身心投入到时代激流中,这是清华学子应有的青春影像。进入清华大学以来,程泽堃深受学校“双肩挑”辅导员制度的影响,努力对标那些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创新工作能力、务实工作作风、深厚专业知识、高度责任心以及良好沟通能力的优秀学长,希望自己也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双肩挑”政治辅导员。
探微知著,探索模式创新的内在逻辑
担任辅导员之前,程泽堃在研究生会中经历了组织协调等方面充足的锻炼。作为国内首个由高校研究生自主创办的科技刊物《探臻科技评论》总编辑,程泽堃更注重刊物内在的的深度创新。为此,他一方面全力提升自己对科技的全方面理解;另一方面静心分析模式创新的内在逻辑。
清楚记得在担任总编辑的起始阶段,程泽堃苦苦思索《探臻科技评论》的模式创新问题,累计修改二十多版PPT创新思路,待到创新思路渐趋清晰后,又仔细比对“MIT科技评论”媒体和Nature学术期刊的编辑架构,实现了从一年只做一本综合刊到围绕核心领域一年刊印五本专业刊的成功转型。随后,他又创新性建立跨学科的专题研究生编辑团队,并首创《探臻科技评论》稿费管理办法。在这些编辑思路创新的背后,凝聚了他和他的“探臻”团队无数的心血。
“我们的工作虽然历经辛劳,难以被量化,但我们因此结成了能够连续作战而不怕疲劳的精神共同体,有了可以尽情发挥创新能力的空间。这是走向社会之前非常难得的共同奋斗、共同成功的人生经历。”程泽堃常常这样为他的团队加油,同时也为自己加油。“很高兴看到在换届时,同学们都说自己喜欢这种创新的工作感觉,甚至愿意一直在此工作直到毕业。”每当看到新的一期刊物出刊,每当看到学生编辑在刊物发布会上与大家见面时的自豪表情,程泽堃总会在一旁欣慰地笑。
程泽堃与探臻的同学们一同手持发布的《下一代创新科技》纸质刊物
高质量的科技评论离不开高质量的稿件。程泽堃除了逐字通读超过十万字的每一期待出刊物,还邀请了数十位两院院士担任学术顾问委员,请他们以专业的角度指导专题刊物的大纲及成稿刊物。“现如今,《探臻科技评论》已经能够每学期刊印五期专题特刊,发布二百余篇原创科技观点,累计吸引了三百余名优秀研究生参与刊物组稿工作,关注“探臻”的粉丝也突破两万人。在刊物组稿和编撰的过程中,很多同学都表达了‘体验编辑工作是一件收获满满的事情’。让更多的同学感受到学生编辑的快乐,让更多的同学理解科技前沿发展,这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情。”程泽堃如是说。
程泽堃和同学们一同参与科技研讨
除此以外,程泽堃还结合跨学科交叉研究的发展需要,鼓励十九个院系建设了十二个科技社群,服务了两千余名师生,改版上线了新版微沙龙小程序。为激发社群活力,他为社群引入行业资源,在科研院指导下首次联系丰田、苹果等全球知名公司,首次派出产业实践支队十四支前往腾讯、智谱AI等龙头企业调研。同时,又探索出线上微沙龙社区与线下活跃科技社群相结合的模式,积极尝试交叉学科学术研讨的融合。在一场“互联网司法”主题的微沙龙活动中,苦于找不到应用出口的计算机同学和苦于找不到理论运用机会的法学院同学一拍即合,在与业界嘉宾交流过程中,这些交叉学科的学生编辑看到了互联网司法技术未来的应用场景,并且共同合著论文。截至目前,微沙龙小程序也累计服务数万名师生,清华的科技社群也成功入驻“北京科协”。
这些系列化的模式创新工作,让程泽堃深深感到创新的内在动力在于细心琢磨、探微知著,在于以未来发展为思想尺度、工作尺度。在担任辅导员后,程泽堃又将这样的思路带进服务研究生新生的工作中。在2023年8月暑期团校中,程泽堃担任团校10班的带班主责辅导员。在带班前,他沉思着怎样才能让团校班级的活跃不仅局限于团校期间,而且延续到每位同学的整个研究生阶段。除了引导和鼓励新生积极参与宣讲、宣传、实践等系列活动中,他还邀请学院老师、专家学者与新生以班会形式交流,提高班级凝聚力。最终,在十二个团校班中,团校十班以总成绩第一获得优秀班级称号。值得一提的是,暑期团校结束后,团校十班依然在庆祝同学生日时不忘开展团建,至今班级微信群活跃如故。
程泽堃与暑期团校同学和老师一同探讨班级建设
“我是研究生来到这里,在满是学霸的园子里,一开始充满了不安。是泽堃师兄一次次耐心引导,团结班级同学从认识清华、了解清华再到爱上清华,让我一点点解开心结,在他乡也感受到了家和集体的温暖。”这是他的一位学生发自内心的真诚表达。
积微成著,助力科技创新的品牌效应
在“探臻”内刊出刊模式大体成熟后,程泽堃心中又有了更高期望。他期望《探臻科技评论》能像《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一样具备广泛的世界知名度与社会影响力,期望《探臻科技评论》成为面向社会正式出版发行的科技读物。
但正式出版的刊物必须首先达到千字零错误、内容纯原创的质量标准,这对学生兼职团队来说是极其困难的。“再检查检查”、“一个字、一个字我们一起再看一遍”、“辛苦了,我们又离质检近了一步”,这是程泽堃在筹备大型论坛期间带领同学们苦战攻关时不断强调的口头禅。在投入近半年、完成数十轮出版物红样变清样、累计修订三千余处错误后,看到出版物终于能以试读本形式正式向各界人士推出时,程泽堃和“年鉴突击队”每位成员悬在空中的心落下了。“随着出版物书模亮相在直播镜头前,随着《中国青年报》纸质报纸以及各大网络媒体纷纷报道‘首个高校研究生自主编辑的科技读物正式发布’,我们每一个人都十分激动。”程泽堃忆念起当时情境,话语中仍带有一种难以掩饰的激动。
如何在一个更大范围让同学们热心关注各行各业科技的发展?程泽堃认为,一个持续的科技品牌引导和出圈,离不开每一届学生辅导员持续不断的耕耘奉献,更离不开每一届学生辅导员持之以恒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程泽堃参与策划并与同学们一起发布了首次(2022年)和第二次(2023年)“青年最关注的改变未来十大变革科技榜单”。程泽堃关注中国与世界的每一项重大科技进步。在2023年这一年,包括可控核聚变、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器、可解释人工智能在内的诸多2022年评选的十大变革科技,均发生了变革性突破。例如,中国核工业集团官宣我国掌握可控核聚变高约束先进控制技术;我国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ChatGPT一夜火遍全网。每当看到这些技术的突破,程泽堃都非常振奋,心想着怎样在第一时间将这些信息传播给同学们以及社会各界。在他的策划下,《探臻科技评论》2023年的科技榜单元素改以动态形式呈现,让科技内容能够生动表达。两年的耕耘,《探臻科技评论》科技榜单的社会影响力不断跃升,全网数十个科技媒体连续转载,累计30余万阅读量;而2023“青年最关注的改变未来十大变革科技榜单”更是在北京卫视“科学跨年夜”栏目发布,观看人数达0.4亿人次。
程泽堃和探臻青年共同在《北京卫视》发布变革科技榜单
程泽堃认为,当代科技青年需要有对科技前沿的激情探索,需要有对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认知和主动表达;而高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平台,应当大力鼓励更多青年学子投身到科技报国的时代潮流中。出于这样一种认知,程泽堃带领同学们举办了“青年变革力量·探臻青年科技论坛”,邀请来自学术界、产业界、教育界嘉宾与科技青年对话,发布科技青年志在承担科技自立自强使命与决心的青年宣言。本次论坛的主旨报告受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清华大学公众号等媒体和平台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超过110万。观看人次的显著提高,让校内科技媒体也在社会上成功地出了一次圈。
程泽堃与探臻青年科技论坛的工作人员
论坛结束时,程泽堃收到一位没有到现场的老师给他的留言:“恭喜大会成功,上午从头听到尾,报告太好了,非常棒,期待有更多学术盛宴,也请给我一份你们签名的正式出版物。”读着老师的激励之词,程泽堃觉得四十多天为会议筹办而付出的辛劳是有意义的。
仰望星辰,关注社会工作的增量创造
作为一个有幸步入清华的学子,程泽堃深深感到,一名合格的清华人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需要有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有将个体生命价值与国家利益、社会需求融为一体的志向与抱负。
程泽堃从事与国计民生、国防事业相关学科的学习与研究,围绕极端保暖、高效过滤、外伤急救等领域参与多项重点课题,在Advanced Fiber Materials (IF: 16.1)等知名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多篇文章,申请并获得多项发明专利(战略性新型产业发明专利)。同时,在社工方面积极服务社会。
在博士生必修实践期间,程泽堃奔赴河南卫辉市,以市长助理的角色下沉基层锻炼,主动参与当地科技工作,累计走访21家有需求的科技企业,积极对接校地企三方并共研课题6项。具体而言,程泽堃发挥专业优势,帮助河南银金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塑料、膜材料回收全链条分析,策划低碳循环静态产业园区项目,连线校企双方共同申报发改委课题;为新乡市和协集团等企业建言献策,帮助定制应力光纤传感平台。由于有创新思路,又有实践路径,程泽堃已被多家企业聘请为研发顾问,卫辉市先进制造业管委会还发来了感谢信。
程泽堃与地方科技企业讨论科技问题
在负责“探臻”期间,程泽堃注重产研融合的科技评论文章,尝试服务校内技术落地寻常百姓家,其中“小小秸秆”的科普文章受到四川乐山校友的高度关注。由此,“探臻”也渐渐从一个普通的科技社团发展成为累计申报科技课题三项、获得自主科研经费201万元的科技平台。
程泽堃认为,成为一个乐于聆听、乐于奉献、创造增量的志愿者,有助于研究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2022年5月,在新一轮疫情影响下,校园紧急组建“清”年突击队,程泽堃当时还未成为辅导员,但他主动请缨,带领团队为战疫“清”年突击队紧急制作小程序,便于疫情防控的信息收集、统计和管理,减缓了“清”年突击队的工作强度。2024年春节期间,程泽堃和国内外志愿者同学一同服务清华园街道新春游园会,帮助社区居民沉浸式感受年味,受到《北京日报》等社会媒体关注。在24年开学季返校前,新一轮寒潮南下,六预警齐发的北京正在经受一场暴雪的考研,程泽堃也组织100余名研究生同学用了整整1天时间内将学堂路的积雪清扫完毕,为同学们的通行贡献力量。
在担任材博212班班长期间,程泽堃积极组织同学开展植树节植树活动,参观军事博物馆、国家博物馆、雄安规划馆,担任核酸、疫苗志愿者。结合第十四届全运会和冬奥会的举办,组织材博212班开展“志愿接力,抗击疫情,一起向未来”联合主题团日活动,围绕志愿工作的方法和经验,组织清华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的志愿者分享了在各项志愿活动中的经验体会,表达了对早日战胜疫情的信心与对冬奥盛会到来的期待。程泽堃也在辅导员期间,参与过多场大型专项活动的组织和保障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学位授予及补授仪式、开学典礼、《龙马精神》点映活动及成龙等剧组成员进校园等参与人数超过3000的大型活动,在应急处突、统筹协调等方面获得了充分的锻炼。
程泽堃参与《龙马精神》剧组进校园现场保障活动
“未来我们还将引导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参与到志愿服务和劳动教育的活动,并寻找能够发挥研究生专业价值的更多志愿和劳动场景,让研究生同学在出力流汗的同时感受到价值的实现,也更加热爱志愿服务和劳动活动。”作为一位在岗的辅导员,程泽堃有信心将以后的辅导员工作做得更好。
辅导员工作几乎贯穿了程泽堃科研以外的全部生活。在担任《探臻科技评论》总编辑、担任政治辅导员的过程中,程泽堃展现出了责任与奉献的精神。他的经历,证明了坚持与创新的意义;他的经历,不仅是对青春的热爱和珍视,更是值得他终生忆念的精神财富。